
浏览次数: 时间:2025-07-19 15:10:32
2024年产销大幅增长,原材料上涨导致盈利水平下滑。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08亿元,同比+16.89%。其中,轮胎业务实现营收64.82亿元,同比+15.25%,实现毛利率17.37%,同比下降1.37pct,主要系主要原材料入库均价同比提升7.30%。轮胎产销量方面,受市场需求增加影响,公司完成轮胎产量565.6
聚焦特种轮胎,巨胎项目将贡献增量。公司正推进高性能巨型工程子午胎扩能增效项目,总投资约14.64亿元,预计新增2万条产能,该项目将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另外,公司巨型及特种工程子午胎改扩建项目以及大规格宽体自卸车用工程子午胎调结构脱瓶颈项目顺利推进,未来,市场供应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有望加强。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4.5/6.7亿元,对应PE分别为13/9/6倍。随着公司2万条高性能巨胎扩能增效项目建成投产,特种轮胎产品矩阵不断丰富,未来业绩增长可期,考虑当前贸易摩擦加剧,给予“中性-B”评级。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08.78亿元,同比增长17.08%,归母净利润12.18亿元,同比增长35.44%,扣非归母净利12.03亿元,同比增长37.16%;单季度看,2024Q4公司实现营收32亿元,同比增长23.22%,环比增长16.61%,归母净利润3.50亿元,同比增长48.48%,环比增长13.30%,扣非归母净利3.45亿元,同比增长54.15%,环比增长12.50%;2025Q1实现营收29.05亿元,同比增长22.97%,环比减少9.23%,归母净利润2.66亿元,同比增长5%,环比减少23.98%,扣非归母净利2.47亿元,同比减少0.89%,环比减少28.29%。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点评:产量持续爬坡,降本增效提升盈利空间。量:2024年公司实现铝热传输材料产量约43.86万吨,同比增长13.17%。价:2024年铝锭均价约19921元/吨,同比增长6.53%,经我们测算,公司加工费均价约7000元/吨,同比2023年基本持平。成本:经我们测算,2024年公司铝热传输材料单吨制造成本约3020元,同比下滑12.18%。利润:2023/2024年公司税后单吨净利约2350/2808元/吨,2024年同比增长19.53%,2024年毛利率16.16%,同比+0.25pct,净利率11.20%,同比+1.52pct。
核心看点:复合材料壁垒高筑,加工费与良率抬升盈利水平,深度绑定龙头客户。(1)行业壁垒:复合材料建厂投资壁垒、工艺壁垒与供应链壁垒高筑,具有投资规模大,工艺复杂难点众多、产品认证周期长等诸多限制,共同推动加工费刚性。(2)良率优势:公司核心加工环节引进先进设备,目前生产良率已达到73%,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1至2个百分点。(3)客户优势:热交换领域,客户包括日本电装株式会社、德国集团等全球知名汽配集团以及三花、银轮和纳百川等新能源领域热管理主流厂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公司客户包括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和汽车结构件领先厂商科达利及国内知名的动力类铝塑膜供应商上海紫江等知名企业。
重庆二期项目扩建,远期增量有保证。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对重庆二期投资项目进行变更,由“年产15万吨新能源汽车用高端铝板带箔项目”变更为“年产45万吨新能源汽车用高端铝板带箔智能化建设项目”。项目设计产能为45万吨,产品包括15万吨高端铝板带箔材料(原重庆二期)及30万吨热轧铝板带箔坯料(新扩建)。此次新增30万吨热轧坯料项目投产后将减大幅减少前端外购半成品铝锭/委外加工情况,将在成本上进一步节约,增厚单吨利润。
投资建议:公司产量稳健增长,2027年重庆二期项目投产有望降低成本进一步提升盈利空间,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4.43、16.44、20.73亿元,对应4月22日收盘价PE分别为11/10/8X,维持“推荐”评级。
事件:1)发布2025一季报:25Q1实现营收0.78亿元(yoy+19%),归母净利润1956.16万元(yoy+45%),扣非归母净利润1906.23万元(yoy+8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62.61万元,公司整体25Q1收入延续增长、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流出减少,利润端高速增长。从费用端来看,25Q1销售费用率10.99%(yoy-0.27pcts/qoq-0.53pcts),管理费用率9.03%(yoy-4.49pcts/qoq-0.04pcts),费用端控制得当。2)发布2024年权益分派预案:每10股派发2.50元(含税),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以每10股转增2股,共预计派发现金红利3433.57万元,转增2746.86万股。
扎根行业20余载打造安全监测仪器龙头供应商,水利+能源行业增长为核心驱动因素。基康仪器从事智能监测终端(精密传感器+智能数据采集设备)和安全监测物联网解决方案及服务,2024年分别占比81%/19%,2024年公司抓住了国家骨干水网建设、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核电站建设、公路高边坡监测系统建设等细分行业机遇。2024年公司全年实现收入3.57亿元(yoy+9%);归母净利润7702万元(2024年发生股份支付费用876万元),净利润连续第七年实现正增长。2025年公司开局良好,智能监测终端收入增长拉升毛利率,Q1实现毛利率56.3%(yoy+4.7pcts/qoq+0.2pcts),从而带动公司Q1实现净利率25.0%(yoy+4.5pcts/qoq+0.4pcts),带动25Q1净利润增长45%。
水利领域持续中标大型项目夯实行业地位,抽水蓄能为代表的能源领域需求较强。水利领域,公司成功获得了南水北调引江补汉工程、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滇中引水二期工程等重大国家骨干水网建设工程订单;在湖北、四川、广西、山东等省区小型水库安全监测设施建设的项目中,公司渗压计、BGK-Micro-40-Pro取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此外,水利部印发的《关于编制“十五五”重要堤防安全监测实施方案和大中型水闸安全监测实施方案》,对高精度变形监测和智能巡检技术、“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要求,这将催生新型智能监测技术的市场需求。能源领域,公司成功中标了广东水源山、福建厦门、陕西镇安等抽水蓄能电站的仪器设备以及自动化系统集成项目;太平岭核电站、三澳核电站、海阳核电站等项目。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产总规模1.2亿千瓦左右。按照中国水电发展的远景规划,到2030年,水电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约5.2亿千瓦。整体来看,2025年的水利和能源投资有望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公司将会受益于水旱灾害防御、智慧灌区、数字孪生水利体系、抽水蓄能、核电等建设。
工程安全监测产品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耳目”,交通智慧城市领域拓展新增长点。交通运输部制定出台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2025年版)》,包括20个左右重大工程包、40个左右单体重大项目,都将在2025年启动或者有序推进实施。公路高边坡监测市场方面,根据交通运输部全国公路风险边坡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在2027年底前全国公路风险边坡的监测体系基本建立,并在2025年6月底前出台技术规范,公路边坡监测的需求有望快速增长。公司为广东省公路边坡监测项目供应锚索测力计和数据采集设备。整体来看,公司在全国高速公路和普通国道公路桥梁隧道结构实时监测项目领域有较大增长机会。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2/1.11/1.3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66/0.80/0.93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31.9/26.3/22.5倍,我们看好公司在工程安全监测细分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以及下游需求稳增长,近期中标的智慧城市领域项目有望拓展领域纵深。此外,公司坚持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为进一步提高分红频次,增强投资者回报水平,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拟订了2025年中期分红安排,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技术更新和产品开发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Q1出租率回暖带动业绩高增,开拓算力租赁第二成长曲线归母业绩增速亮眼,出租率已见拐点公司发布年报及一季报,2025Q1公司实现收入12.88亿,同比+16.58%,归母净利润1.91亿,同比+21.72%,业绩增速较快主要系资产规模扩大,高空车出租率同比提升4.18pct。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51.7亿,同比+16.38%,归母、扣非净利润6.05、5.58亿,同比-24.49%、-14.68%,主要系毛利率承压,Q4单季实现营收14.46亿,同比+17.69%,归母净利润为1.2亿,同比-50.6%,主要系Q4销售费用及信用减值有所增加。考虑到25年整体下游需求仍压力较大,下调2025年预测,算力在手订单充足有望在26、27年发力,因此调高2026年预期,我们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8.1、12.5、16.3亿(25、26年前值预测为9.4、10.4亿),对应PE为26、17、13倍,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2024年高空作业平台、建筑支护设备分别实现收入39.4、11.3亿,同比+26.94%、-13.66%,毛利率分别44.37%、42.73%,同比-1.21pct、-7.06pct。截至2025Q1公司各类工程机械设备保有量17.32万台,较23年底增加5.21万台,2024年公司增量占全行业超54%,市占率持续提升,全年高空车出租率81.67%,同比-3.64pct,导致公司毛利率承压,公司持续完善多品类,发展叉车、载重无人机等新品类。25Q1公司运营效率提升,高空车平均出租率70.89%,同比提升4.18pct。
算力需求持续扩张,算力租赁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年公司签约算力订单24.75亿,25Q1新增算力订单41.95亿,累计算力订单66.7亿,交付算力资产11.59亿,AI产业快速发展,算力需求持续扩张,国内有望迎来算力基建大时代,算力租赁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2024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43.2%,同比-3.34pct,25Q1毛利率42.8%,同比-0.27pct。24年期间费用率为27.29%,同比+1.97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变动+1.74、-0.7、-0.15、+1.06pct,公司获得AA+主体信用评级,债券批复10亿,计划注册20亿的中期票据及超短融资券,财务费用有望进一步下降。24年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为1.24亿,同比增加0.1亿,投资收益同比增加0.18亿,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同比减少1.56亿,综合影响下公司净利率为12.15%,同比-6.76pct,25Q1公司净利率为15.34%,同比+0.82pct。公司2024年经营性现金净流入28.4亿,同比多流入8.96亿,收付现比分别为87.8%、22.5%,同比+2.18、-7.69pct,25Q1公司CFO净额7.8亿,同比多流入1.13亿,现金流整体表现优异。
风险提示:基建投资弱于预期、出租率下滑、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租金下滑、算力资本开支不及预期。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财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0.95亿元,同比+47.56%;归母净利润4.11亿元,同比+27.51%;扣非归母净利润3.93亿元,同比+24.93%。其中,24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8亿元,同比+71.36%;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85.81%;扣非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85.84%。分红方面,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元(含税),分红比例31.72%,每10股转增3股。点评:收入增长提速,汽零如期高增。公司2024年家电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5.11亿元,同比增长43.08。其中,吸尘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1.24亿元,同比增长30.22%;小家电实现营业收入13.86亿元,同比增长68.60%。2024年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12亿元,同比增长104.54%,全年新增定点项目9项,全生命周期总销售金额超23亿人民币。在主营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2024年公司积极攫取更多市场需求和机会,洗碗机产品已获CQC、欧盟CE认证,其他品类亦在有序开展项目拓展和沟通工作。
投资建议:公司中长期成长逻辑明确:汽零业务综合能力得以被客户认可,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2024年年供应量已超过200万台,逐步形成规模效应;拓展多元客户结构、推进海外产能布局,投资新建越南、泰国厂区确保产品供应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拟在宁波余姚购置土地并建设“年产120万台智能厨电产品生产项目”,后续厨电业务有望逐渐贡献收入。公司持续深耕电机技术,践行“以吸尘器为基础业务、以多元小家电为成长性业务、以EPS电机为战略性业务”的发展战略,展现出优越的横向拓展能力和充足的成长动能,我们预计公司25/26/27年归母净利润5.2/6.4/7.5亿元(25-26年前值5.0/6.0亿元),对应市盈率14.0x/11.5x/9.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集中度过高;汽车无刷电机业务目前占比较低;汇率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核心客户排他性约定风险;项目审批、实施、运营和预期收益尚存在不确定性。
投资要点: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486.15亿元,同比减少0.35%,实现归母净利润40.76亿元,同比增长0.63%。业绩符合预期: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486.15亿元,同比减少0.35%,实现归母净利润40.76亿元,同比增长0.63%。利润率方面,2024年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7.41%和8.68%。单看四季度,公司四季度实现营收145.65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9.89%和17.56%,实现归母净利润8.87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41.73%和减少15.64%。利润率方面,公司四季度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7.48%和6.50%,净利率承压。
储能出货同比增长91.90%:公司全年储能电池出货量达50.45GWh,同比增幅达91.90%,公司储能电芯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二位,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技术方面,公司60GWh超级工厂投产,核心产品Mr.Big系列600Ah+储能电芯为行业技术标杆,通过第四代超薄叠片工艺与创新三维集流技术,实现电芯能量效率96.2%。公司马来西亚工厂储能项目按照既定规划稳步推进,预计2026年初开始量产,支持海外全球交付。
公司坚持技术创新驱动发展: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拥有约23万㎡研究院及6068名的国际化、跨学科综合研发团队。在固态电池技术方面,公司全固态电池已完成小软包电池组装工艺开发,百MWh的中试线年投入运行,公司计划于2026年推出主要应用于混合动力领域的高功率全固态电池,于2028年逐步推进400Wh/Kg的高比能全固态电池。此外,公司在锂金属二次电池、钠离子电池和氢燃料电池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1.75、66.20、77.43亿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16.10、12.59、10.76倍,公司储能业务快速增长,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维持“买入”评级。
聚焦汽车制造行业,盈利预期向好。 江淮汽车作为一家集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研产销服于一体的综合型汽车制造商,产品线涵盖乘用车、商用车及新能源汽车。公司业务主要分为四大板块:燃油和新能源动力整车业务、核心零部件制造、汽车出行与服务。公司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421.16 亿元,较上年同期略下降 6.4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大幅收窄至-27.4 亿元。
海外市场持续拓展,乘商用车出口快速增长。 商用车方面, 2024 年销量达 23.63 万辆,轻卡销量逐渐回暖,出口销量持续攀升, 2024 年商用车出口规模达到 11.62 万辆,同比增加 44.65%。乘用车方面,通过精简车型以及大力扩展出口业务提升盈利能力, 2024 年乘用车出口销量达 13.28 万辆,同比增长 49.16%。
与华为合作,携手打造科技豪华品牌。 江淮汽车与华为在 2019 年签署合作协议, 2023 年进一步加深合作,致力于豪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 2024 年 11 月,双方联合打造的百万级豪车尊界 S800 正式亮相,预售价 100 至 150 万元。尊界 S800 定位于超豪华行政级轿车市场,集成了多项先进技术,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域控系统。这款车首发搭载了途灵龙行平台、天使座主动安全防护系统以及华为星河通信技术,将于 2025 年 5 月底正式上市。相比海外豪华品牌,尊界以科技豪华实现独特领先。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5-2027 年营收分别为568/703/802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18/30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0.31/0.81/1.39元,截止2025年4月22日收盘,对应PE为112/42/25倍,对应 PS 为 1.32/1.07/0.93 倍, 江淮作为智选车最高端品牌线,我们给予其更高的估值溢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 华为合作项目进展不及预期;新车型发布后销量不及预期;原有业务亏损超预期。
量贩零食业务驱动高增长,24Q4门店数量迅速攀升,经营净利率持续逐季环比提升。分业务,24年食用菌/量贩零食分别实现收入5.39/317.90亿元,同比+0.73%/+262.94%。受食用菌市场行情变动、供需关系变化等市场因素影响,公司主要产品金针菇销售价格整体较为低迷,导致食用菌业务受相应的影响,经营业绩出现了亏损。量贩零食业务持续高质量发展,门店数量快速增加、经营效率稳步提升,剔除因激励核心员工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后盈利8.58亿元,2024年共新增门店9776家,门店经营原因致闭店242家,非门店经营原因致减少门店64家,期末门店数量为14196家。分季度来看,公司量贩零食业务24Q2/Q3/Q4剔除股份支付后的净利率分别为2.72%/2.73%/2.74%,实现了季度间环比持续提升,规模化效应凸显规模效应释放推动毛利率提升,费用率优化助力利润扭亏为盈。2024年,公司毛利率/归母净利率为10.76%/0.91%,分别同比1.46/1.8pct,主要受益于零食业务占比提升及供应链议价能力增强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43%/3.03%/0.01%/0.12%,分别同比-0.24/-1.76/-0.02/-0.19pct。24Q4,公司毛利率/归母净利率为11.35%/1.79%,分别同比0.96/2.39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57%/3.06%/0.01%/0.09%,分别同比0.38/-1.28/-0.02/-0.17pct,规模扩张下经营投入成本摊薄效应显现。2025年,公司将持续以量贩零食为核心驱动力,通过门店扩张业态升级与供应链优化持续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同时探索折扣业态新增长模式,进一步释放规模效应与品牌势能。“来优品省钱超市”作为新业态门店模式,2025年将进入快速复制阶段。省钱超市以零食为核心,扩充必需品类(粮油、日化等)与自有品牌,SKU迭代扩充、覆盖高频消费场景,长期维度有利于单店水平提升及点位覆盖面扩大。
同时公司公布2024年度利润分配以及2025中期分红预案:2024年年度利润分配每10股派送现金股利4.00元(含税),公司2024年度将向全体股东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07,993,856.60元(含税),占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为36.79%。2025年中期分红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金额不超过相应期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50%。
事件: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94.64/0.44亿元(同比-6.49%/-81.11%);2024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16.33/-1.23亿元(营收同比-12.62%)。
24年白酒销量相对平稳,名酒价格下降均价有所承压。24年公司白酒营收87.60亿元,同比-6.77%。量价角度看,2024年公司白酒销量7923.96千升,同比-2.05%,对应均价为1105.45元/升,同比-4.81%,均价下降预计主要系白酒整体需求相对偏弱背景下名酒价格有所下降。
24年电商增长突出,25年酒行+酒库+华致优选三箭齐发。2024年公司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南/电商分别贡献营收-9.19%/-1.88%/-25.94%/-24.58%/-33.14%/+72.87%)。24年公司持续推动门店3.0计划,累计开发127家华致酒行3.0门店,25年公司顺应追求性价比&即时零售兴起趋势,重启酒库招商并推出华致优选,一系列渠道改革有望推动公司经营提质。
24年名酒占比提升毛利率有所承压,25年期待利润修复弹性。24年公司毛利率/归母净利率分别同比变动-1.74/-1.85pcts至9.00%/0.47%;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同比变动-1.05/-0.15pcts至5.38%/1.64%。利润端承压较明显主要系24年名酒价格走低背景下,公司计提存货跌价损失0.39亿元。销售费用率下降主要系公司进一步推动人员优化,24年销售人员数量由1350人减少至925人。2024Q4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8.29亿元,同比+880.49%,24年末公司库存白酒量3560.90千升,同比-10.90%。公司顺应渠道&需求变化趋势,对产品、渠道开启全方位调整,产品上在坚守高端名酒的同时注重性价比产品布局,渠道上以酒行3.0+酒库+华致优选三箭齐发,顺应多层次需求,25年渠道、产品、组织全方位改革有望逐步发力,期待拐点来临。考虑白酒消费弱复苏背景,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5-27年公司收入分别为99.10/106.70/111.92亿元(25-26年前值为97.61/106.92亿元),同比+4.71%/7.67%/4.8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1/1.77/2.34亿元(25-26年前值为2.19/2.54亿元),同比+193.84%/35.76%/32.24%,对应PE分别为51.0/37.6/28.4X,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白酒消费需求不及预期;精品酒推广不及预期;名酒市场价格波动;名酒配额波动。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1Q25营收同比大增1202%;推进新型军贸出口立项
事件:4月21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2.2亿元,YOY-70.0%;归母净利润-0.8亿元,2023年为1.0亿元。同时发布2025年一季报,1Q25实现营收3.6亿元,YOY+1201.6%;归母净利润0.6亿元,1Q24为-0.2亿元。2024年业绩符合市场预期,1Q25业绩好于市场预期。2024年,公司国内受主要客户采购计划影响,部分合同签署延期;军贸受国际运输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交付进度延期;2025年这些情况有望改善。我们点评如下:
产品结构影响2024年毛利率;1Q25营收同比大增。1)单季度:4Q24,公司实现营收1.3亿元,YOY-40.0%;归母净利润-0.20亿元,4Q23为0.62亿元。1Q25是公司营收自4Q23连续5个季度同比下滑以来,首次恢复增长,需求拐点或已来临。2)利润率:2024年,公司毛利率同比下滑14.8ppt至18.6%,毛利率存在较动主要系公司销售产品类型结构差异所致;1Q25,公司毛利率为27.55%,开始回升。
在研产品逐步转入批产阶段;推进新型军贸出口立项。分产品看,2024年,公司:1)雷达及配套装备:实现营收0.9亿元,YOY-84.9%,占总营收41%,毛利率同比下滑26.77ppt至6.5%,主要系交付产品类型差异所致。2)雷达零部件:实现营收1.1亿元,YOY+4.1%,占总营收51%,毛利率同比下滑0.69ppt至27.7%。2024年,公司积极推进新型号产品研制,多型新产品开展状态鉴定,部分产品获得订单转入批产;同时推进新型军贸型号产品出口立项。
期间费用同比减少;回款影响经营现金流。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同比减少28.9%至1.3亿元,但期间费用率同比增加34.1ppt至59.0%,主要系营收规模减少所致。具体看,1)销售费用率同比增加0.3ppt至1.5%;2)管理费用率同比增加18.7ppt至27.5%;3)财务费用率为-14.4%,去年同期为-4.4%;4)研发费用率同比增加25.1ppt至44.4%。截至1Q25末,公司:1)应收账款及票据4.0亿元,较年初增加54.5%;2)存货3.4亿元,较年初减少17.7%;3)合同负债0.7亿元,较年初减少48.6%。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1.9亿元,2023年为3.1亿元,主要系销售回款同比减少影响所致。投资建议:公司是我国防空预警雷达主要研制生产单位之一,产品已成为我国防空预警领域的主力装备,同时,公司加强国外用户拓展,推动产品持续走向国际市场。在低空等新产业领域,公司积极参与地方政府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和论证,推动低空业务稳步发展。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是1.05亿元、1.93亿元、4.00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是74x/40x/19x。我们考虑到公司在防空预警雷达行业的地位及在低空经济等新领域的持续布局,维持“推荐”评级。
事件:巨星科技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147.95亿元(同比+35.4%),归母净利润23.04亿元(同比+36.2%),扣非归母净利润23.04亿元(同比+35.7%);24Q4公司实现收入37.12亿元(+60.0%),归母净利润3.68亿元(+98.6%),扣非归母净利润3.71亿元(+146.5%)。尽管2024年行业需求受高利率影响继续承压,全年市场规模增长1%,但零售商去库周期结束,订单和终端销售匹配,叠加消费降级带动公司订单同比大幅上涨,电商渠道自主品牌培育亦贡献增量。
手工具自主品牌高增,电动工具新品类突破。分产品看,2024年公司手工具/电动工具/工业工具分别实现收入100.69/14.38/32/2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46%/36.53%/22.14%。1)手工具:坚持产品创新与品牌驱动,开发新品完善产品系列,东南亚产能投放提升接单能力,跨境电商品牌保持45%以上增速,成功抓住工具行业线上渗透率提升机会,助力市场份额提升;2)电动工具:20V锂电产品实现突破,在多个国家开始大规模投入电动工具,切入新品类;3)工业工具:受制于全球工业投资同比下滑,但公司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市场,维持稳健增长。
ODM业务持续扩张,OBM收入占比提升。1)ODM业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6.45亿元,同比增长35.30%。公司持续提高渠道客户粘性,绑定下游大客户家得宝、劳氏,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48.73%,并不断依托大客户拓展新品类并加快全球化布局。2)OBM业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0.90亿元,同比增长35.97%,收入占比提升至47.92%。公司积极执行品牌战略扩大DTC业务规模,以市场反馈促进产品创新,持续扩大市场份额,自有品牌销售收入快速增长。
毛利率小幅上升,费用率有望下行。2024年公司毛利率32.01%(同比+0.21pct),归母净利率为15.57%(同比+0.09pct)。费用率方面,期间费用率为14.38%,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59%/6.20%/2.47%。随着订单规模提升,预计公司费用率仍将有所下行。现金流&营运能力表现稳定。2024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17.40亿元(同比-3.86亿元),存货周转天数99.75天(同比-30.21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64.09天(同比-1.75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61.17天(同比-9.68天)。关税带来短期扰动,加快全球化步伐。2024年公司美洲市场收入93.87亿元,占比63.44%,其中中国制造6亿美金(3亿ODM+3亿OBM)、越南制造4亿美金(ODM)。特朗普关税短期内带来较大扰动,但公司自2018年起已布局东南亚产能、具备全球布局能力应对冲击。公司一方面加快向有税差优势的东南亚转移产能,在供应链重构阶段抢占蓝海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加价向下游传导压力。
事件:1)公司发布2024年度报告,2024年实现营收19.33亿元,同比下降2.89%;归母净利润2.18亿元,同比下降17.59%,基本符合市场预期。2)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5-0.54亿元,同比增长330%-365%。3)公司发布2024年利润分配方案与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2024年末拟现金分红0.06元/股(含税),叠加2024年中期分红0.1元/股,2024年全年分红占全年归母净利润的31.35%。计划2025年中期分红总金额不超过当期归母净利润。4)公司发布控股股东增持计划,华电集团拟通过子公司华电产融对黔源电力进行增持,增持比例占黔源电力总股本的0.85%-1.7%。
2024年来水较2023年持平,业绩下滑系2023年一次性收入与2024年补税拖累。公司2024年营收下滑主要系2023年营收中包含2022年的部分“黔电送粤”一次性收入0.61亿元,体现为2023年水电上网电价较2022年提升约1.19分/千瓦时(含税),2024年回到正常价格0.3052元/千瓦时(含税),公司当前水电站按照批复电价上网,在无政策调整下预计未来保持稳定,短期业绩波动主要来自来水与还债。2023年的一次性营收直接导致2023年的业绩高基数,同时,公司在2024年12月收到补缴税款通知,补缴2015-2017年的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税款及滞纳金,影响2024年归母净利润0.38亿元。
其他经营数据方面,公司2024年控股装机410.6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323.4万千瓦,光伏装机87.21万千瓦,2024年新增装机7.79万千瓦均为光伏;2024年水电发电量63.3亿千瓦时,较2023年增长3.35%;利用小时数1958。2024年光伏发电量7.2亿千瓦时,较2023年下降12.3%;光伏上网电价0.3603元/千瓦时(含税),较2023年下降2.65分/千瓦时。2025年一季度来水增长业绩高增,预计全年来水回到常年中值上下。公司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受益于一季度来水较2024年同期偏多62.7%,公司实现发电量14.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4%,业绩弹性超过300%。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2025年3月4日至6日组织2025年贵州省雨水情中长期趋势预测会商会议,预计2025年贵州全省年降水量接近常年,5-7月贵州省南部以及中西部发生暴雨洪水可能性大(公司北盘江流域水电站占比约80%,北盘江处于贵州省西南部),公司2014-2024年水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在2500小时上下。公司发布2025年财务预算,两个方面值得注意,1)公司预计2025年实现发电量87.85亿千瓦时,假设光伏电量不变,倒算水电利用小时数为2500左右。2)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资本性支出2.11亿元,其中技改1.7亿,光伏投资0.4亿(为前期在建项目7.79万千瓦)。预计2025年利润+折旧摊销12.5亿,通过还债使得资产负债率下降2个百分点至54.14%。我们强调公司现金流价值,一方面存在潜在分红提升空间,另一方面公司通过持续还债,利润中枢有望稳定上移。
华电集团水电上市平台,控股股东增持认可公司价值。公司为华电集团水电上市平台,华电集团4月9日发布《多措并举助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的文章,明确“推动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高股东回报”。4月15日,公司发布控股股东增持计划,华电集团拟通过子公司华电产融对黔源电力进行增持,增持比例占公司总股本的0.85%-1.7%,当前华电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公司股份28.29%。4月16日,公司发布《市值管理制度》,明确市值管理主要方式中,“并购重组”为首条。
盈利预测与评级:中性假设公司2025-2027年利用小时数维持2500左右,预计公司2025-2027年的归母净利润为4.11、4.55、4.81亿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17、15、14倍,维持“买入”评级。
业绩:24年度实现营收109亿元(同比+17.1%);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35.4%)。其中,24Q4季度实现营收32亿元(同比+23.2%,环比+16.6%);归母净利润3.5亿元(同比+48.5%,环比+13.3%)。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29.05亿元(同比+23%,环比-9.2%);归母净利润2.66亿元(同比+5%,环比-24%)。
24Q4业绩创单季度历史新高。营收方面,24年铝热材料销量43.4万吨(同比+13%),营收109亿(同比+17%),受益新能源汽车需求景气及高附加值产品提升,公司铝热业务实现高增。盈利方面,24年净利率11.2%(同比+1.52pct),实现归母净利润12亿(同比+35%);其中Q4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5亿,创季度历史新高。
新产品发力&重庆基地扩产贡献长期增长动力。CTB船型水冷板、预埋钎剂材料作为新品料持续拓展,有望提高25年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同时,公司重庆基地项目升级为15万吨高端板带箔+30万吨板带箔坯料,投产后有望保障公司长期成长产能供应。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4/16.7/19.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9%/16.6%/14.9%,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11/9/8倍。作为国内铝热传输材料龙头,公司受益新能源汽车铝热材料用量增长和传统车出海景气传导,储能、数据中心、空调有望赋能远期空间。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需求波动风险;项目建设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波动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大单品带动线上高增,均价提升,口腔医疗与美容快速增长:分渠道,2024年公司经销模式/直供模式/电商模式营收分别10.3/0.4/4.8亿元,分别同比+3.7%/-24.0%/+52.0%,电商高增,得益于新品“7天密集修复”放量,我们判断25Q1线上保持高增势能。分品类,2024年成人牙膏/成人牙刷/儿童牙膏/儿童牙刷/电动牙刷/口腔医疗与美容护理产品营收分别为12.5/1.6/0.7/0.3/0.1/0.4亿元,分别同比+16.1%/+3.3%/-0.5%/-5.1%/-14.3%/+35.5%,口腔医疗与美容快速增长。分量价,公司牙膏销量/均价分别同比+4.7%/+9.9%,产品结构升级持续,量价齐升。毛销差持续优化,盈利能力稳健。公司24年毛利率49.4%,同比+5.3pct,销售费用率32.0%,同比+3.9pct,毛销差优化;其中经销/电商毛利率分别提升4.1pct/8.0pct至46.6%/53.9%,高单价新品线上推广+线下持续结构升级优化毛利率,促销费用率提升5.2pct带动销售费用率提升;24年归母净利率为10.3%,微提升。公司25Q1毛利率同比+7.1pct至55.5%,销售费用率同比+6.8pct至38.6%,毛销差同比环比均改善;25Q1归母净利率同比-0.3pct至10.0%,系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波动所致,整体盈利能力稳健。l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日化刚需抗周期强,公司线上放量+线下市场扩展带动量增,高客单价大单品打造+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带动均价提升,利润率改善空间大。此外,公司现金流良好,分红率高,提升估值溢价。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基础口腔份额稳健扩张、盈利能力持续改善以及口腔医疗与美容远期布局,预计25年-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亿元/2.5亿元/3.2亿元,对应PE分别为39倍/31倍/24倍,维持“买入”评级。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战略性布局数据中心;多领域产能储备迎接复苏
事件:4月21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9.2亿元,YOY-37.2%;归母净利润-5.0亿元,同比转亏(2023年为0.97亿元)。同时发布2025年一季报,1Q25实现营收2.3亿元,YOY+16.8%;归母净利润-0.44亿元,1Q24为-0.39亿元。业绩表现符合市场预期。行业需求周期性波动、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研发费用增加是公司2024年亏损的主要原因,我们点评如下:
资产减值损失影响4Q24业绩;有序推进产能建设。1)单季度:4Q24,公司实现营收2.4亿元,YOY-35.8%;归母净利润-3.6亿元,4Q23为-0.6亿元,主要系资产减值影响所致(2024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2.8亿元)。2)盈利能力:2024年,公司毛利率同比下滑5.4ppt至40.0%;1Q25毛利率为44%,开始回升。3)产能建设:北京特种电源扩产项目预计年底投入使用;深圳雷能通信及数据中心电源研发制造基地/成都恩吉芯功率半导体研发及结算总部/西安雷能电机驱动及电源研发制造基地3个项目均预计于三季度投入使用。
低轨卫星领域取得进展;商誉减值基本计提完毕。2024年,分产品看,公司:1)电源、电驱及电机类:实现营收8.7亿元,YOY-36.2%;毛利率同比下滑5.4ppt至38.8%。2)集成电路及微模组:实现营收0.4亿元,YOY-44.0%。公司开展了首款通用低轨卫星用控制器芯片研制工作,该芯片可广泛应用于商业航天领域的电源。分子公司看:1)深圳雷能:营收同比减少46.9%至2.7亿元;净利润-0.43亿元,转亏,2023年为0.42亿元。2)武汉永力:营收同比减少7.8%至1.9亿元;净利润-0.13亿元,转亏,2023年为0.15亿元。2024年,武汉永力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003万元,商誉基本计提完毕。
加大数据中心等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3.9亿元。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增加28.1ppt至63.6%,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增加2.0ppt至6.3%;管理费用率同比增加5.8ppt至13.4%;研发费用率同比增加19.7ppt至42.3%,研发费用同比增加17.4%至3.9亿元。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0.3亿元,2023年为0.4亿元,主要系回款同比减少,人工及费用支出同比增加所致。截至1Q25末,公司:1)应收账款及票据10.3亿元,较年初减少4.9%;2)存货9.0亿元,较年初减少12.3%。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特种电源龙头,深耕航空航天等特种领域及通信领域,同时战略布局数据中心,并拓展低轨卫星星座、电驱电机、集成电路微模组、功率半导体等业务领域。2025年积极拓产;1Q25毛利率开始回升。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是1.01亿元、3.07亿元、4.93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是73x/24x/15x。我们考虑到公司的电源行业龙头地位及在数据中心等多个领域的战略布局,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建设不及预期等。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2.46亿元,同比增长16.61%;实现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7.07/6.08亿元,同比增长16.77%/17.09%,实现扣除股权激励后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7.47/6.48亿元,同比增长5.31%/3.98%。Q4公司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78.77/2.14/1.73亿元,同比增长26.27%/12.04%/16.11%。
铝合金车轮业务:墨西哥工厂爬坡叠加贬值因素,业绩阶段性承压。2024年公司铝合金车轮收入为92.35亿元,同比增长4.46%,产销量为2142/2097万只,同比-0.46%/1.08%,由于墨西哥工厂处于爬坡期,叠加墨西哥比索兑美元贬值,车轮业务业绩受到影响,预计2025年上述两项不利因素影响趋弱。
再生铝:泰国项目投产,产品结构优化。2024年公司再生铸造铝合金为156.96亿元,同比增长25.84%。收入增长主要由于公司泰国项目产能逐步释放,产销量为107.08/107.10万吨,同比增长18.82%/18.54%,此外公司开发的系列免热处理合金材料、可钎焊压铸铝合金材料等应用领域拓展,产品结构逐渐优化。中间合金:包头项目爬产,高端产品市占率提升。2024年公司功能中间合金收入为22.95亿元,同比增长11.94%。受益于包头年产5万吨铝基稀土功能中间合金新材料项目投产爬坡,公司实现产销量9.45/9.09万吨,同比增长7.53%/7.60%。公司研发的稀土中间合金、高端晶粒细化剂、航空航天级特种中间合金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锂电材料:逐步开拓下游客户,氟化盐供应中间合金业务。新能源锂电新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063万元,同比增长1963%,目前项目一期已投产,逐步推进新能源电池六氟磷酸锂产品的客户认证、市场开拓和试生产工作;同时利用先进的氟化盐生产线优势,为公司中间合金产品供应优质的氟化盐产品,并开拓其他客户市场。
新材料研发及应用持续突破,开拓机器人、半导体、低空经济等新方向。公司深耕铝合金材料领域,在新材料研发和应用方面持续突破,其中,免热合金材料获多家头部新能源车企及压铸厂终端认证和项目定点,并已实现规模化量产新能源汽车,在机器人领域送样欧洲某机器人关节转轴及国内某知名无人机品牌的无人机结构件上进行验证。可钎焊压铸铝合金产品,在汽车热管理领域进行验证,并积极拓展储能、算力中心等领域;硅铝弥散复合新材料在芯片封装壳体及半导体设备零部件领域得到应用等。
投资建议:受益于在手项目逐步爬产,下游应用领域持续突破,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
价格波动风险;项目进度不及预期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模型假设与实际不符;政策超预期风险等。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持续提升分红比例,Q1业绩因国际扰动短期承压
事件:2025年04月20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56.21亿元,同比增长29.28%;净利润26.48亿元,同比增长31.72%。25Q1营收12.05亿元,同比增长3.57%;归母净利润5.62亿元,同比下降1.1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31亿元,同比增长2.17%。
2024年话机竞争力保持领先,第二、三曲线收入占比提升。分产品看:1)桌面通信:收入30.82亿元,同比增长21.13%,收入占比54.83%。24年保持较快增长主因经销商补库因素及公司份额领跑行业,未来有望持续保持市场竞争力。2)会议产品:收入19.97亿元,同比增长36.21%,收入占比35.52%,同比提升1.81pct。主因公司持续强化产品创新,打造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安全化的全场景会议室解决方案,视频会议用户体验显著升级。3)云办公终端:收入5.27亿元,同比增长62.98%,收入占比9.37%,同比提升1.94pct。公司持续完善商务耳麦产品系列,围绕音质、智能降噪、蓝牙稳定性等核心性能开展攻关,同时持续推进商务耳麦市场推广与渠道开拓。公司24年毛利率65.45%,同比下降0.27pct,总体保持稳定;净利率47.10%,同比提升0.87pct。
25Q1在国际扰动背景下,公司收入保持韧性。Q1在国际贸易环境波动下,公司订单节奏受到一定影响,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公司Q1销售毛利率64.54%,同比下降0.09pct;销售净利率46.64%,同比下降2.23pct,盈利能力有一定下降,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0.36pct/提升0.42pct/下降0.09pct,财务费用净收益0.2亿元,主因美元汇率变动。
积极应对关税,提前部署境外仓储及东南亚生产能力。近日美国政府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对全球贸易伙伴加征关税,为应对区域贸易政策风险,公司已提前通过境外仓储布局提升供应链韧性,确保核心市场订单的稳定交付能力,降低短期政策波动对业务连续性影响。目前公司已在逐步建立东南亚地区的生产能力,同时增加其他海外区域的产能布局规划,逐步形成区域协同、辐射全球的产能网络,增强抗风险能力。此外,公司也将加大其他海外市场开拓力度,并与核心客户保持紧密沟通,通过协商定价机制等举措,共同分担潜在成本压力。积极回报投资者,24年分红比例达到90.6%。2024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3.00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股利16.41亿元,年度分红比例提升至61.98%,加上中期分红的7.57亿元,全年累计派发的现金股利约23.99亿元,全年分红比例达90.59%,相比23年的87.90%提升2.69pct。投资建议:综合考虑国际因素扰动及股权激励目标(25年收入或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5%),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29/33/38亿元,对应PE为15/13/11x。公司持续推出新品,保持较高市场竞争力,维持“推荐”评级。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报,2024年实现收入3亿元(+22.3%),归母净利润2105万元(-61%),扣非净利润658.6万元(-81%)。
核心培养基业务收入快速增长。2024年公司产品业务实现收入2.4亿元(+42%),其中CHO培养基实现收入2亿元(+49%);海外业务实现收入9446万元,同比+144%。2024年销售毛利率为53%,同比-5.8pp,预计主要系CDMO业务的固定成本摊销。费用率方面,销售费用率8.5%(+1.8pp),管理费用率27.1%(+3.2pp),研发费用率11.5%(-6.2pp)。2024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954万元,计提信用减值损失692万元。此外,由于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取消致使税率提升,2024年所得税费用增加656万元。
培养基业务持续放量,产品管线年使用公司培养基产品的客户管线%。公司持续推进研发进度,24年CHO-CD07DPM已完成FDA的DMF备案,2025年3月CarpTrans转染试剂完成FDA的DMF备案。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4亿元、5.3亿元、7亿元,公司储备药企项目丰富,未来抗体商业化生产订单将驱动业绩增长,建议关注。风险提示:产品出海不及预期风险、创新药行业投融资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2024年利润增长超预期,医药工业、工业微生物业务增长良好,盈利水平持续改善。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9.06亿元,同比+3.16%;归母净利润35.12亿元,同比+23.72%;扣非归母净利润33.52亿元,同比+22.48%。单看2024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28亿元,同比+1.94%,环比-0.80%;扣非归母净利润8.70亿元,同比+50.88%,环比+1.55%。分业务来看,2024年,医药工业核心子公司中美华东实现营业收入138.11亿元(含CSO业务),同比+13.0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8.76亿元,同比+29.04%,主要受益于利拉鲁肽注射液、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等新产品上市放量。医药商业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70.92亿元,同比+0.41%;实现净利润4.56亿元,同比+5.58%;医药商业业绩增速放缓主要由于医保控费及消费偏弱等。医美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3.26亿元(剔除内部抵消因素),同比-4.94%,主要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消费需求下降等影响。工业微生物业务实现销售收入7.11亿元,同比+43.12%,主要因为国内外大客户拓展取得积极成果,xRNA、特色原料药&中间体、大健康&生物材料、动物保健四大业务单元均实现较快增长。从盈利水平来看,2024年,公司整体业务毛利率为33.21%,同比+0.81pcts;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5.29%、3.33%、3.40%、0.05%,同比变动-1.07pcts、-0.17pcts、-0.08pcts、+0.27pcts;综合影响下,公司净利率为8.34%,同比+1.33pcts。
商业化产品、在研管线进展积极,未来业绩增长可期。商业化产品方面,百令系列产品顺利完成集采续约,百令胶囊新医保目录报销适应症扩大,后续增长有望提速;利拉鲁肽注射液充分发挥先发和市场渠道优势,持续保持较快增长;CAR-T产品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自2024年3月获批上市以来,已向合作方科济药业下达154份有效订单,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目标;乌司奴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积极开展各省市挂网入院工作并实现批量供货,新增儿童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上市的补充申请已获得批准。管线研究进展方面,索米妥昔单抗注射液已于2024年11月附条件获批上市,常规批准的补充申请于2025年3月获得受理;利纳西普用于治疗冷吡啉相关的周期性综合征(CAPS)和复发性心包炎(RP)适应症的中国上市申请分别在2024年11月与2024年12月获批;迈华替尼片用于EGFR21号外显子L858R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月获得受理,目前处于审评阶段;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糖尿病适应症上市申请于2025年3月获得受理;德谷胰岛素注射液的上市申请已于2025年2月获得受理;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HDM1002已于2024年10月获得体重管理适应症Ⅱ期临床研究顶线月完成体重管理适应症临床Ⅲ期研究的首例受试者入组,糖尿病适应症处于II期研究中,预计2025Q3获得顶线年下半年进入III期临床研究;GLP-1R/GIPR双靶点长效多肽类激动剂HDM1005体重管理、糖尿病适应症处于II期研究阶段,体重管理适应症预计2025Q4进入III期临床研究;FGF21R/GCGR/GLP-1R三靶点激动剂DR10624注射液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重度高甘油三酯血适应症处于II期临床研究阶段。此外,公司与荃信生物合作的创新药HDM3016、与美国Arcutis合作的罗氟司特乳膏、自研产品HDM3010(白癜风适应症)处于III期临床研究阶段。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2025-2027年,预计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1.91/46.56/51.81亿元,EPS分别为2.39/2.65/2.95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15.41/13.88/12.47倍。结合公司业绩增速、历史估值情况等,给予公司2025年18-20倍PE,对应的合理价格为43.02-47.80元/股,维持公司“买入”评级。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产品研发及销售进展不及预期风险等。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2.57亿元,同比+22.18%;实现归母净利润3.76亿元,同比+14.32%。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04亿73.60元,同比-13.99%;实现归母净利润5276万元,同比-42.21%。
综合果仁及豆果表现亮眼,海外业务实现高增。分产品,2024年综合果仁及豆果、青豌豆18.86%瓜子仁、蚕豆、其他系列分别实现营收7.05、5.24、3.02、2.77、4.39亿元,分别同比+39.8%3.88+12.6%、+10.5%、+19.7%、+21.2%。公司老三样增速保持稳健,综合果仁及豆果系列3.03增速表现亮眼,在零食直营和海外渠道增长较快。分地区,境内业务实现营收21.74亿元同比+18.4%;境外业务实现营收8318.66万元,同比+1761.5%。2024年公司积极开拓东南亚市场,境外经销商31个,同比+106.7%。分渠道,经销模式、电商模式分别实现营收19.27、2.39亿元,同比+22.6%/10.8%。经销商模式下零食量贩渠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一季度业绩阶段性下降,期待后续逐步改善。公司2025年一季度业绩同比下降,主要由于春节期间大幅减少低价礼盒直播,传统商超业务规模下降,以及春节错位的影响。2025年一季度,公司调整销售策略,截至一季度末电商模式毛利率同比上升。公司持续推进出海业务,聘请专业的海外人员负责海外市场的调研、产品设计、合规、招商等工作。预计随着公司产品在以东南亚为主海外市场的快速推广,以及新品的投放,海外市场的销售规模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有望逐步改善。销售费用增加以及成本上行影响短期盈利。2024年毛利率35.46%,同比-0.78pct。主要由于2024Q1年货节大促期间礼盒促销力度较大,2024年电商模式毛利率同比-4.13%。2024年销售、管理费率分别为12.67%(同比+1.17pct)、3.75%(同比-0.03pct)。2025Q1毛利率34.32%,同比-1.07pct。主要由于一季度棕榈油等主要原料采购成本大幅增长。2025Q1销售、管理费率分别为17.34%(同比+4.24pct)、4.87%(同比+1.38pct)。一季度销售费用率上升,主要由于公司持续推进出海业务,人员薪酬费用以及促销推广费用同比增长。公司海外市场以及品牌费用的投入,有利于扩大销售规模,未来费用率有望进一步下降。投资建议:公司产品矩阵丰富,新兴渠道快速增长,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考虑到费用端的投放以及棕榈油成本的上涨,我们调整2025-20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4/4.98/5.71亿元(2025-2026年前值分别为4.87/5.9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4.55/5.34/6.13元(2025-2026年前值分别为5.22/6.37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6/14/12倍,维持“买入”评级。
汽车电子、数据中心等新兴市场领域增速显著。分产品看,信号处理、电源管理、汽车电子和储能专用、陶瓷&PCB及其他收入占比分别为34.9%、34.8%、21.5%、8.7%。2025Q1,信号处理实现收入5.1亿元,同比-4.95%,主要系通讯及消费电子业务略显平淡;电源管理收入5.08亿元,同比23.87%,数据中心等新兴市场领域增速较快;汽车电子或储能专用收入3.14亿元,同比+65.46%;陶瓷&PCB及其他收入1.28亿元,同比+5.02%。毛利率保持平稳,费用控制良好。2025Q1,公司毛利率36.6%,环比2024Q4的34.5%提升2.1个百分点,同比2024Q1的36.9%基本持平。一季度,公司管理费用率5.1%,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1.7%,同比减少0.3pct;研发费率7.9%,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1.5%,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现金流持续改善,存货保持合理水平。2025Q1,公司经营现金净流量3.29亿元,同比2024Q1的2.38亿元改善明显,环比2024Q4的3.16亿元也有所提升。一季报存货周转天数100.06天,与2024Q1的103.33天有所改善,处于历史低位。固定资产周转率0.25次,同比2024年一季报的0.22次略有增加。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受行业市场景气低迷影响2024年公司业绩出现同比下滑,考率公司前瞻布局多维度产品,有望受益AI端侧需求释放,维持“买入”评级。
受行业市场周期性景气度低谷的影响,公司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同比有所下降。公司2024年全年实现收入42.13亿元,同比-7.03%,实现归母净利润3.66亿元,同比-31.8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12亿元,同比-36.52%。单季度来看,公司24Q4实现营收10.11亿元,同比-8.97%/环比-7.58%,实现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比-63.41%/环比-42.22%。盈利能力方面,公司2024年毛利率36.73%,同比-0.37pct,归母净利率8.69%,同比-3.16pcts。单季度来看,公司2024Q4实现毛利率34.47%,同比-3.91pcts/环比-2.73pcts,归母净利率6.11%同比-9.09pcts。
加速布局AI端侧,产品线年计算芯片在生物识别、打印机、智能家电、智能门锁等领域的市场销售同比增长,但安防监控领域受需求波动的影响,全年销售收入有小幅下降。公司及时调整市场策略,提前进行产品规划,加大面向中低端市场的T23产品的布局和推广,及时满足市场新的需求点。T32为行业级高性价比的IPC芯片产品,可面向H.265行业安防市场、AIOT民用市场及电池类摄像头市场,提供低功耗、专业级成像功能并具有AI处理功能的高性价比芯片产品,在消费类安防监控市场和行业级安防监控领域均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此外,C200可面向工业、医疗、消费等领域,提供超小尺寸与极低功耗的芯片产品,非常适合智能眼镜类的产品市场。2024年存储、模拟芯片行业市场需求仍处低点,前瞻布局静待景气回暖。存储芯片:1)DRAM:公司加大DDR4和LPDDR4等各类产品的送样,汽车、工业医疗等领域持续有客户成功完成产品的设计导入,针对AI技术驱动下,公司进行了3D AI DRAM产品的市场布局。2)SRAM:公司持续进行SRAM产品的市场推广,努力提高市场份额,推动SRAM产品的长期稳定销售。3)Flash:部分汽车、医疗及消费市场的客户需求有所增长,512Mb1Gb等大容量NOR Flash产品市场销售有一定提升。模拟芯片:受益于公司在国内市场的产品推广和客户需求情况,以及公司部分LED驱动芯片的性能优势,公司模拟芯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公司加大车规LED驱动芯片的市场推广,不同种类LED驱动芯片新产品不断发布,各类产品在汽车、白色家电、智能物联网、办公设备等市场持续拓展,产品保持了突出的市场竞争优势。估值
由于受下业市场景气低迷影响,公司2024年业绩承压,但考虑公司不断顺应市场需求产品类型趋于平台化,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分别实现收入50.15/56.87/64.4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2/6.27/7.30亿元,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60.3/52.1/44.8倍。考虑相比消费市场,行业市场更为稳定,公司基本业务扎实经营稳健,或有望在远期受益行业复苏,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全年归母净利润下降29%,公司光伏胶膜龙头地位稳固,感光干膜销售有望进入高速增长期,维持增持评级。
2024年公司业绩同比下降29.33%: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实现收入191.47亿元,同比减少15.23%;实现归母净利润13.08亿元,同比减少29.3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83亿元,同比减少25.13%。2024Q4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50亿元,同比减少88.18%,环比减少84.97%。
胶膜业务毛利率基本稳定,信用减值影响公司利润释放:2024年,公司光伏胶膜业务实现毛利率14.72%,同比提升0.12个百分点,核心业务毛利总体稳定,2024年实现综合毛利率14.74%,同比增长0.10pct;实现综合净利润6.73%,同比下降1.45pct。2024年公司计提信用减值2.48亿元其中四季度计提信用减值1.51亿元,我们认为,较大规模信用减值影响公司利润释放。光伏胶膜龙头地位稳固:2024年公司实现光伏胶膜出货28.11亿平米,同比增长24.98%,公司光伏胶膜业务表现稳健,市占率稳中有升。我们认为,强工艺控制能力、强供应链管控能力、强技术研发能力是公司维持胶膜行业领先地位的关键,随着光伏组件需求、价格回暖,胶膜作为核心辅材有望受益。感光干膜销售有望进入高速增长期:2024年公司实现感光干膜出货1.59亿平米,同比增长37.97%,公司感光干膜业务实现毛利率23.90%,同比增长0.61个百分点。公司客户已经覆盖深南电路、鹏鼎控股、东山精密、沪电股份、等行业头部企业,覆盖软板、软硬结合板、高多层、HDI、类载板等产品需求,并围绕AI等芯片高端需求拓展至封装基板领域。公司电子材料业务有望随着电子电路产业的复苏和转型进入高速成长期。
结合光伏胶膜价格趋势以及公司电子材料板块需求,我们将公司2025-2027年预测每股收益更新为0.68/0.84/0.94元(原2025-2027年预测为0.89/1.16/-元),对应市盈率17.7/14.3/12.7倍;维持增持评级。
价格竞争超预期;原材料成本压力超预期;新产能扩张与新业务开拓不达预期;光伏政策不达预期;国际贸易政策风险。
2024年业绩相对承压,分红率延续超60%。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6亿元,同比下降14.87%;实现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降28.80%;扣非净利润1.01亿元,同比下降27.77%。全年业绩表现承压,主要受外部市场环境变化、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2024Q4公司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2、0.19亿元,同比-15.18%、-28.64%。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35元(含税),分红率60.65%,延续积极回报股东政策。
外部环境变化致主要业务承压,成本费用相对刚性影响盈利能力。2024年,受宏观消费环境、极端天气(尤其是Q3暑期旺季)及部分出游需求分流等因素影响,公司主要业务板块收入均出现下滑。其中,景区业务收入2.82亿元/-13.03%,温泉业务收入0.42亿元/-10.40%,酒店业务收入1.59亿元/-23.10%,水世界业务收入0.07亿元/-41.28%。由于部分经营成本费用相对刚性,收入下滑导致盈利能力承压,其中水世界、酒店业务毛利率分别下滑50.38/8.49pct。公司全年归母净利率为19.52%,同比下降3.82pct。
2025Q1营收降幅收窄,成本优化助推利润增长良好。2025Q1公司收入1.05亿元,同比下降1.60%降幅收窄;归母净利润1384.22万元,同比增长26.45%;扣非归母净利润1256.81万元,同比增长34.46%。2025Q1公司毛利率与净利润同比分别提升3.28/2.93pct,得益于积极的成本管控与少数股东差异。2025年业绩目标积极,动物王国一期管理输出落地,储备项目持续推进。短期虽然消费复苏渐进仍有扰动,但公司一方面开展降本增效,同时依托国企区域资源优势与市场化机制积极谋求发展,2025年计划收入和利润实现5.8、1.5亿元。新项目陆续推进:公司去年11月中标溧阳动物王国一期项目运营,合同约定2025-2027年4438万元前期一揽子服务费与开业后持续运营管理费,有望带来业绩增厚;同时,公司稳步落实南山小寨二期、平桥文旅综合体项目,并推进御水温泉三期等筹划,进一步丰富根据地产品矩阵。风险提示:恶劣天气扰动,消费力恢复不及预期,新项目不及预期等。
投资建议:考虑动物王国管理输出前期一揽子增量贡献,同时综合整体消费环境渐进复苏与公司效率优化,我们略上修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至1.27/1.50/1.65亿元(此前为1.23/1.47亿元,新增2027年),对应PE28/24/22x。公司深耕一站式度假目的地,国企入主叠加市场化管理机制背景下积极谋发展,新项目助力中线增长,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20.30亿元,同比增长14.44%,实现归母净利润14.72亿元,同比增长22.55%。
四季度业绩超预期: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20.30亿元,同比增长14.44%,实现归母净利润14.72亿元,同比增长22.55%。利润率方面,公司2024年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4.36%和12.20%。其中,公司四季度实现营收34.38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25.32%和9.25%,实现归母净利润4.55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12.15%和23.58%。四季度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7.26%和13.21%,较前三季度有明显提升,超市场预期。
持续技术创新,深耕客户服务: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专注于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的安全性、可靠性、容量效率及轻量化等多个维度的持续研究与创新,并对生产工艺进行了不断优化,已研发出电池二次短路防护结构、动力电池顶盖及壳体一体防爆结构等。客户服务方面,公司坚持定位高端市场,不断深化大客户战略。通过增强与客户的互动频次,公司深入理解并精准满足其需求与期望,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精密结构件产品及服务,公司也因此于2024年度荣获CATL海外支持、中创新航钻石供应商、亿纬锂能年度联合创新、欣旺达战略合作伙伴及年度共创先锋等奖项。进军人形机器人行业:公司看好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巨大潜力,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投资创立了深圳市科盟创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核心技术聚焦于谐波减速器的研发与生产,致力于打造高精度产品,涵盖驱动器、控制器等核心配套组件,以形成一套完整的关节解决方案。此外,公司还与合作伙伴共同投资成立了深圳市伟达立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多品类关节组件的布局,提供从关键零部件到关节模组的“一站式”全方位产品,通过系统化输出灵活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人形机器人行业有望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8.84、22.44、26.49亿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16.42、13.78、11.68倍,公司是电池结构件龙头厂商,盈利能力稳定,且人形机器人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韶关市政府参股电力公司,积极进行股权激励和大手笔分红。韶能股份成立于1993年6月,经过30余年的发展,公司发展成能源、生态植物纤维制品(纸餐具、生活用纸等)、精密(智能)三大业务协同发展的地方性上市平台,2023年三大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35%、47%、13%,毛利占比分别为44%、16%、26%。截至2024年11月7日,公司第一大股东为韶关市工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由韶关市人民政府持股90%),持有公司14.43%的股权。2024年公司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提高公司骨干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大手笔进行中期分红(中期分红占2024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108.07%),充分体现公司对股东回报的重视。
电力:水电贡献主要利润,生物质期待盈利改善。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拥有装机规模118.5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68万千瓦,分布在广东、湖南两省;生物质能发电装机36万千瓦,均在广东省地区;综合利用发电装机12万千瓦,位于湖南。公司水电发电量受来水波动较大,年利用小时数维持在2800-3800之间,但水电电价稳定且较高,年均毛利率维持在55%左右,是公司主要的盈利来源;但是公司生物质业务近几年利用小时数下滑明显,导致毛利率转负,为了改善生物质电厂的盈利,公司积极拓展供汽供热,随着更多用热企业落户韶关市,预计公司生物质能供汽业务将不断拓展,供汽量逐年递增,改善公司盈利水平。
生态纸餐具业务持续好转,精密制造业务盈利稳定。公司纸制品业务分为生态纸餐具和原纸(抄纸)销售,产品主要出口海外,2023年实现纸餐具和原纸(抄纸)销售量分别为4.4万吨和21.2万吨,2023年毛利率分别为5.4%和1.2%,预计未来随着国内外“禁塑/限塑”政策逐步落实,生态纸餐具行业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公司环保纸餐具业务盈利有望持续提高。精密制造业务方面,公司主要从事机械零部件业务,2018年公司抓住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机遇,开发了多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2024年上半年,公司精密(智能)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95亿元,同比增长4.22%,其中新能源业务营业收入占比38%,同比提高了20个百分点。未来随着新能源车销量持续增长,公司有望获得稳定订单,实现业绩稳定增长。韶关打造“算力之城”支撑用电需求,新能源有望迎来快速增长。在我国“东数西算”工程规划中,韶关被列入全国十大数据中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枢纽节点唯一集群,其未来算力需求有望高增,为电力需求增长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我国要求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受此影响,2024年10月韶关市出台相关规划,要求到2035年底,光伏装机达到8GW,风电装机达到4GW。公司作为地处韶关地区的清洁能源上市企业,当前正在积极发展新能源,在韶关地区能源规划和算力规划的大背景下,公司有望获得较高规模的新能源项目,迎来持续增长。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7.5、49.2、51.2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5.67%、3.65%、3.89%,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4、1.39、1.65亿元,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33.2%、19.35%。当前股价对应的2024-2026年的PE分别为61、46、39倍,我们选取黔源电力、桂冠电力、广西能源、中科环保作为可比公司进行估值,考虑到公司未来盈利持续改善,装机成长性较高,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公司发布2024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53亿元,同比+46.17%,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比+13.0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7亿元,同比+9.0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5亿元,同比+1.48%;基本每股收益为0.616元,同比+13.89%;加权平均ROE为9.35%,同比增加0.72个百分点。
天然气产销量明显增长。2024年公司实现LNG天然气产量43.81万吨,销售量43.8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7.51%和80.68%;实现CNG天然气产量8343.81万方,销量8331.74万方,同比分别增长-22.21%和-22.35%。公司天然气销售及入户安装业务实现营收27.14亿元,同比增长46.49%;实现毛利4.15亿元,同比+13.52%;毛利率15.29%,同比降低4.44个百分点。原料气采购均价比去年同期上升,同时相应产品市场售价较去年同期下降,致天然气销售业务的毛利率降低,后期,公司拟积极与煤化工制气、井口零散气等非常规天然气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增加气源采购渠道。天然气产业链布局进一步加强。2024年,公司持续实施第十三师天然气储备调峰及基础配套工程项目的建设;协调推动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天然气供气工程顺利通气运行。助力第十三师天然气储备调峰及基础配套工程项目之设计产能为100万方/天的液化天然气工厂、巴州能源2万立方米LNG储罐项目二期设计产能为100万方/天的液化天然气生产装置产能释放。2024。